连日来,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,切实培养节约习惯”的重要指示,持续在全网刷屏。据统计,中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,这个数字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%。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就达1700万至1800万吨,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,遏制餐饮浪费已经迫在眉睫。
食物浪费现象屡禁不止原因有很多。有些人出于虚荣心、爱面子、讲排场,婚丧嫁娶、朋友聚餐、商务宴请时抱着“吃光没面子”“不剩就是招待不周”的错误观念,造成食物的大量浪费;有些人缺乏节约意识和科学膳食观念,对粮食浪费行为不以为然,在饭店、企事业机关和学校食堂等重灾区,剩饭剩菜成桶倒掉等场景天天上演。缺乏约束性措施和惩戒机制,也造成了管理缺位,监管者只能温馨提示和倡导,对浪费行为无法进行及时、有效的制止。
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。”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,事在全民、人人有责。遏制浪费现象,推行节俭理念,杜绝“舌尖上的浪费”,必须全社会共同参与久久为功,一起打好“组合拳”。
杜绝餐饮浪费,党政机关必须做好表率。群众看党员,党员看干部,党员干部带头制止餐饮浪费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,必须坚持饭菜“从简”“从减”,以实际行动引领饭桌“新风尚”。“带头制止餐饮浪费,切实培养节约习惯,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机关”,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近日发出公开信,倡议中央和国家机关广大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起来,在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特别是餐饮浪费上走在前、作表率。亳州市财政局日前出台《关于贯彻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严格财政支出管理的通知》,将厉行节约作为财政财务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,坚持保重点、压一般、促统筹、提绩效,坚持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,艰苦奋斗,真正“过紧日子”,全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。
杜绝餐饮浪费,广大市民责无旁贷。每个人每个家庭节约粮食还是浪费粮食,加在一起都不是一个小数目。只有让“节约光荣、浪费可耻”成为全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,才能标注千年药都新的文明刻度。8月15日,市文明办向全市广大市民朋友和餐饮服务单位发出“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”倡议书,呼吁市民理性消费,合理配餐,主动摒弃“爱面子、讲排场、搞攀比”的陋习,做制止餐饮浪费、培养节约习惯的践行者、推动者和宣传者;各餐饮服务单位应主动引导消费者适量点餐、适度消费、剩饭打包,多推出半份半价菜、小份适价菜的服务,营造浪费可耻、节约为荣的浓厚氛围。
杜绝餐饮浪费,要从娃娃抓起。要充分发挥家庭、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,把珍惜粮食的种子埋到孩子们的心里,让孩子们从小就向浪费粮食行为说“不”。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。家长要发挥好示范引导作用,以身作则,做饭少而精,吃饭干又净,让孩子在言传身教中知道粮食来之不易,从小养成爱节俭、不浪费的良好习惯和品行。中小学校要把对青少年的节约教育同建设节约型社会结合起来、同建设节约型学校结合起来。把“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”的理念融入日常活动中,以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方式,将勤俭节约教育渗透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,培育健康饮食习惯,让勤俭节约成为自觉行动。
杜绝餐饮浪费,要强化督导,压实责任,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。相关职能部门要当好“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”的宣传者、监督者,对浪费食物的行为进行适度曝光批评,积极引导餐饮服务从业者杜绝餐桌浪费。同时,结合本地实际,通过媒体、网络等多种渠道听取公众意见,凝聚社会共识,进行地方立法尝试,使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有法可依、有章可循,倒逼餐饮行业主体和消费者提高节约意识,养成节约习惯。